2009年1月30日 星期五

《墨利斯的情人Maurice (1987) 》歷史並非一成不變


一部電影終究要看過才會知道好不好看。墨里斯的情人 (Maurice,1987)一部二十幾前年的片, 很久以前的印象只知道是一部休葛蘭演的同志電影,並沒有太多興趣,但在我看過此導演的《窗外有藍天A Room with a View》後,我不得不稱讚起導演的手痕,同樣的原著作者、同樣的電影班底,把這二部E.M.Forster的作品(還有一部未看過的《此情可問天》(Howards End,1910) ,拍成電影後調性是那麼的呼應,原著強化了電影,電影更能傳達出原著的氛圍,很少有小說改編成電影還能那麼精準。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優美的配樂,在一開場那蕩氣迴腸的旋律一出現時,就被吸引住了,簡直是加分加分再加分。那是個異常唯美的年代,也異常拘束,電影也拍細膩動人。

「那是一個愉快的地方,心理健壯的人可以在那裡任意去做他的工作,而受到最小的干擾。那是一個安靜的地方,擁有高貴的建築物和不可想像的美…….」
《銀色的月球》王大閎/著,通俗社,2008

墨利斯與克萊在劍橋相遇,或許是那裡的環境激發兩人的柏拉圖式的精神之愛,在屬於他們的房間裡,他們的愛屬於劍橋。所以當墨里斯退學回家後,他們之間的愛逐漸消退。克萊被世俗眼光所支配,他不再愛著墨利斯,但仍希望他常來普德斯莊園做客,那是克萊婚後所繼承的莊園。在那裡墨里斯遇見了莊園的獵場看守人-亞歷士。

老舊的普德斯莊園位在樹林裡,像是被樹林包圍。森林深處發出一種神祕、誘惑的呼喚,充滿自然與野性,使墨里斯不斷想起他曾經做過的夢-一個朋友,一個一輩子跟你在一起的人。獵場看守人在夜色中巡視,像是在等待機會一樣,某夜他和墨利斯共有了,但社會地位的不同使兩人互相猜忌、懷疑彼此。他們約在大英博物館,兩人終於知道彼此相愛,但亞歷士將移民到阿根廷,墨利斯又再次失敗。在墨利斯去碼頭送行,亞歷士沒有出現,墨利斯知道亞歷士為他放棄他的新生活,墨利斯趕回普德斯莊園找亞歷士並且和克萊告別。

克萊不斷地追求精神式的戀愛,所以當墨利斯想進一步的發展,他退縮了。而亞歷士一開始就和墨里斯分享身體,他們愛是服從本能的欲望。在電影中有隱隱浮現的王爾德的影子是一位墨利斯的學長。奧斯卡.王爾德(Oscar Wilde)認為:
「排除誘惑的唯一方法是向他屈服。抗拒它,你會因為渴望那些得不到的東西而靈魂憔悴….」
「沒有什麼道德不道德的書。書只有寫得好與壞之分」。
他的的同性戀情,在英國是不容許的,而當時的社會造成轟動。克萊認為墨利斯與亞歷士相愛是不道德,但他不知道墨利斯追求的只是要一位朋友,一位能一輩子和他在一起的人。

最後一段是我覺得編改的最巧妙的一段,電影把墨利斯找亞歷士並且和克萊告別,這兩件事的時間順序做了更動,改成先去回克萊告別,再去湖邊的船屋找亞歷士。那一段墨利斯在夜色中走進樹林深處,彷彿要溶進森林中,他放棄了世俗。這段配樂也愈來愈緊促。當他來到湖邊船屋打開門後,發現亞歷士正在等他,旋律也舒緩了下來。電影最後一幕是克萊憶起墨利斯在劍橋的宿外在呼喚他,克萊一輩子也無法確定墨利斯是何時離開的,他再也不會和墨利斯相遇。

這三位主角無論是氣質和相貌都非常到位,尤其是年輕的亞歷士,長得真可口,飾演墨利斯的詹姆斯‧威比 (James Wilby),這演員的氣質溫文儒雅,將墨利斯既無奈又壓抑的心情,詮釋非常出色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